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(2) 
 
  
   作者:  
   
      
    
   编辑:  
   
      
    
   来源:  
   
      
    
   发布日期: 2019.07.27  
   
 
 
  
  
    信息摘要: 
  
 
  三、塑性变形在外力和环境温度作用下,轴承零件表面发生局部塑性流动或整体变形,致使整套轴承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失效称为变形失效。在工作负荷过重…
 
   
  
 
   
 三、塑性变形
 在外力和环境温度作用下,轴承零件表面发生局部塑性流动或整体变形,致使整套
 轴承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失效称为变形失效。在工作负荷过重的情况下,轴承受到过
 大的冲击载荷或静载荷,或者因为热变形引起额外的载荷,或者当有高硬度的异物侵人
 时,都会在演道表面上形成凹痕或划痕。这将使轴承运转时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。而
 且,一且产生上述四痕,由此所引起的冲击载荷可能还会进一步引起附近表面的剩落。
 例如保持架翘曲、歪扭、兜孔拉长或框形保持架变形等都会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。另外
 轴承摩擦表面塑性划痕也会引起振动和噪声增大、温度升高,从而加速轴承的早期
 失效。
 四、腐蚀
 轴承零件金属表面同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,从而造成轴承表面损伤和轴
 承的失效,称为腐蚀失效。能对轴承零件表面起化学作用的环境介质有大气、湿气、燃
 料和润滑油的氧化产物(酸类、酮类、乙醇等)以及氧化产物的蒸气等。当水分直接侵
 入轴承时就会引起轴承腐蚀。另一方面,当轴承停止工作时,轴承温度下降达到较低温
 度,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吸附在轴承的表面上也会引起腐蚀。此外,当轴承内部有
 电流通过时,在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的接触点处,电流通过很薄的油膜引起火花,使表面
 局部熔融,在表面上形成波纹状的四凸不平。
 通常轴承表面腐蚀可以分为电介质腐蚀、有机酸腐蚀、其他介质腐蚀(如润滑油中
 含有硫化物)和电流腐蚀等。腐蚀在轴承零件金属表面造成氧化膜或腐蚀孔洞,使表面
 呈现局部或全部变色。硬脆松散的氧化膜和腐蚀反应物在载荷作用下剥落,轴承表面生
 成蚀坑或造成工作表面粗化,进而形成腐蚀磨损或腐蚀疲劳失效
 五、断裂
 轴承零件断裂将会造成突发性失效事故,引起轴承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过载和缺陷两
 大因素。由于外加载荷超过轴承零件材料强度极限,造成轴承零件断裂就称过载断裂。
 过载的原因可能是主机故障,也可能是轴承的结构或安装不合理。另外,轴承零件存在
 着微裂纹、缩孔、气泡和大块外来夹杂物等缺陷,在正常载荷作用下,也会在缺陷处引
 起断裂,称为缺陷断裂。
 轴承套圈和滚动体在锻造、热处理和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过热、过烧、局部烧伤
 和表面裂纹可能会引起轴承的断裂失效。特别是磨削烧伤在检查时不易发现,有磨削烧
 伤的套圈一经受冲压或振动就可能断裂